大象国精产品二三三区视频_尹甸园2023免费入口女外教_大象影视传媒ceo

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校友之家>
校友风采>
正文>

湖北民族大学师范生陈若竹:扎根深山十三载 一片丹心育桃李

2023-05-19 16:25:58


“民大依然是那个充满朝气的学校,看着这获得的五四红旗团委的奖牌,我仿佛又回到了作为团干部为学校奋斗的时光。”5月4日,湖北民族大学“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特别主题团日活动暨五四表彰大会隆重举行。应邀返校的英语专业2010届优秀校友、鹤峰县马家希望小学副校长、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陈若竹就自己在走马镇堰垭学校支教、参与湖北省农村教师招考后调往铁炉乡工作至今的13年乡村教学经历与心路历程和在场的老师、同学们进行了生动分享。

说明: IMG_1972(20230519-104844)

陈若竹重返母校在学校召开的特备主题团日活动暨五四表彰大会上发言

2010年,鹤峰县铁炉乡教师奇缺,二十出头的武汉姑娘陈若竹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距鹤峰城镇足足有4小时车程,3天才能买一次肉的马家希望小学,成了一名扎根深山的女教师。山里孩子的一句“好喜欢你”,让怀揣着教育梦想的她用13年青春浇灌教育之花。“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把理想变为现实”,十几年的坚守,她用热情和创新努力缩小城乡教育的天堑鸿沟,学校从一盘散沙的“托儿所”变成了家校结合、管理一体的村级小学,她也从“陈姐姐”变成了“陈妈妈”。

扎根深山,为孩子们扣好“第一粒扣子”

支教干什么?支教做什么?从高中起,陈若竹便与鹤峰结下了不解之缘,年仅15岁的她在鹤峰求学时,就切身体会到了偏远山区教育的落后,长在武汉学在鹤峰的特殊经历更让她深刻感受到了城乡教育的巨大差距。

在陈若竹大二时,恩施州团州委举行了一次“小手拉大手”结对活动,陈若竹积极参与到其中,与她结对的是一对像流浪儿的兄妹,家中只有年迈的奶奶尽力保证两个孩子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这让陈若竹第一次真正了解到“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

在她大四那年,“最美乡村教师”邓丽受邀到湖北民族大学做演讲,邓丽老师在台上讲述自己为乡村教育所做的贡献,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话语,成了台下陈若竹决心投入乡村基础教育的又一契机。

如果说高中的求学经历为陈若竹的乡村教育工作埋下了种子,那么大学时期的一次次公益活动就像化肥一般催促着它破土而出。陈若竹毕业那年,恰逢鹤峰县到湖北民族大学招收支教教师,她立刻报名支教,这颗饱含教育情怀的种子自此扎根在了铁炉乡的土地里。

说明: IMG_1973(20230519-104848)

陈若竹陪同学生学习

“我是在支教的过程中逐渐找到自己热爱的想做的并且确定不会后悔的事情。”陈若竹表示,关于为什么要来支教,她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了答案:“为了尽我所能帮助乡村的孩子们见识更广阔的世界,为更多的留守儿童扣好‘第一粒扣子’,让他们即使缺少父母的陪伴,也能健康茁壮地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十年支教路,以梦为马;一对夫妻档,鹤舞峰林。情系桃李,你们是播撒智慧的天使;筑巢深山,你们是乡间童叟的福星。对话信仰,你们光芒见于万丈;爱在旅途,这里就是‘诗和远方’!”2019年鹤峰县最美家庭评选组委会对陈若竹家庭的致敬词高度概括了其扎根大山、支教鹤峰的事迹。

陈若竹在年复一年的教育教学中始终坚守着初心,她不仅教乡村孩子们科学文化知识,更教会他们做人的准则。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如她所愿,确守初心的她为铁炉乡的孩子们扣好了人生“第一粒扣子”。大树有根,扎在泥土里,她也有根,扎在人们心里。

勤育英才,用爱心浇灌贫瘠土地

“教师在课堂上展现的情怀最能打动人,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真信才有真情,真情才能感染人。”陈若竹始终认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

陈若竹提及在大学期间对自己影响最深的是谭念老师。“她虽然不教我们课,但无论是大学期间她帮我介绍勤工俭学的岗位,还是写毕业论文时的温言细语和认真的劲头都让我获益良多。”也正因此,在陈若竹工作后,她也成为了一个“爱管闲事”的老师,“不管是不是我班上的学生,都会关心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她一直坚信举手之劳的帮助和关心对孩子们来说可能成为值得铭记一生的温暖。

可支教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谈及这13年的乡村教育之路时,陈若竹坦言道自己也像大多数教育工作者一样,经历过家长的误解、学生的不解。

铁炉乡本就偏远,而作为村级小学的马家希望小学距离铁炉乡还有半个小时的车程。马家街上仅有2个小商店,每3天才会杀一次猪有肉可以买。这一带的村民大多都是小学或者初中学历,年龄到了就回家种地、结婚、生子。大多数家长因为自己没读过书,所以也不重视孩子读书,把孩子送到学校,于家长而言更像是找了一个大型托儿所,有人帮着看孩子。

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陈若竹发现了家长们这种得过且过的心态,她不仅想办法加大了对孩子们的思想教育力度,更是加强了对家长们的“教育”,自己亲自进行家庭教育指导。“5+2=0”是她常常跟家长们提及的公式,即在学校 5 天,孩子们养成了好习惯;在家2天后,好习惯就足以全部清零。

在陈若竹坚持不懈的指导下,大部分家长都慢慢地转变了观念,逐渐地能为孩子们做一个好榜样。同时,她通过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地家访,让整个马家村的教育风气也逐渐发生了改变,家长们逐渐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从初出茅庐、横冲直撞的愣头青,陈若竹也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乡村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说明: IMG_1974(20230519-104851)

陈若竹与学生在办公室合影

在堰垭支教的时候,陈若竹班上有个女生特别喜欢英语,自己买了好几本英语练习册,甚至晚上还打着手电在厕所学习。有一天晚上十一点,这个女生做练习册时突然想她父亲了,就给父亲打电话,这位父亲听闻自己的女儿这么晚了还在写英语作业立马就发火了,深夜给陈若竹打电话指责、威胁她。

“我虽然对学生严厉但从不布置过多的作业,对这事儿感到很讶异,而且被人半夜这么威胁,我当时又生气又害怕。”在周围同事的帮助下,这位女生也跟自己的父亲进行了解释,但这位父亲坚持认为是因为陈若竹平日里对自己女儿太凶,导致她女儿这么拼命地学习英语。

“这件事过后,我仔细反省了一下,确实平时太过严厉,导致家长们讨论起我都是‘英语教得好但特别凶的老师’。”陈若竹告诉记者,自己也应该做一些改变。“此事之前我觉得大学期间学习了心理学、教育学,再加上专业的英语水平,教一群小娃娃还不是手到擒来,所以一味地以我自己认为简单的标准去要求学生。”陈若竹认为这是自己教学生涯的一个转折点,这件事以后也意识到自己还有许多不足。“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和评价标准是否恰当,与家长的交流沟通有没有出现问题,这些都是我要去学习的。”

除了总结教学经验,陈若竹还在网络、书籍里寻求教学要领,认真深入研究教育教学规律。随着新时代环境的改变,孩子们的家庭教育和心理问题日渐突出,为了更好地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水平,陈若竹考取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证,在更多理论知识的支撑下进一步关注解决农村孩子的心理问题。

2021年国家颁布了《家庭教育促进法》,她第一时间认真学习,并取得了家庭教育指导师证。2022年,她计划逐步开展“家长课堂”,针对乡村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陈若竹夫妇自费购买网课,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主动带头组建兴趣班,让老师们边学边教,使乡村孩子们也能够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

注重教育的同时,陈若竹也不忘智育的重要。她向老教师虚心请教、认真钻研,在年复一年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自执教以来年年获得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等荣誉。陈若竹自己摸索出来的独特教学管理体系从班级推广到全校的管理中,一盘散沙的学校在她的努力下逐渐成为管理一体教育教研齐头并进的村级小学。

在记者问及是什么让她坚持至此,她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爱”,是对孩子们的爱,是对教育事业的爱,这种爱甚至蔓延到对学校里一山一树的爱。“一个并不爱教育事业不爱孩子不爱学校的老师,是没有耐心去了解教育的本质、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也体会不到陪着孩子们一起成长的快乐的。”陈若竹早已将自己和这片土地的一草一木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从陈若竹老师的娓娓道来中,听到的不仅是一个个简单的故事,更是为人师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热爱与坚守。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新时代的青年学子生逢其时当奋斗其时,既要心怀理想又脚踏实地,切实转变择业观、就业观,立志到基层一线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让理想在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赵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

心系桑梓,师生传承教育情怀

在马家希望小学的十年,陈若竹亲眼见证了这所乡村小学的蜕变。危楼倒地,新楼房拔地而起,食堂、宿舍等各种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陈若竹也先后荣获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荆楚好老师”、恩施州五四青年奖章、恩施州“四有”好教师等荣誉称号。

说明: IMG_1975(20230519-104854)

陈若竹与孩子们合影留念

陈若竹教过的最早的一批学生已经工作了,其中很多人也像陈老师一样,选择返回乡村成为教师。

“当时决心考教资的时候脑海中浮现出陈老师。我觉得她很幸福。教书育人的成就感、与学生相处的融洽感、看着学生成才的幸福感,让我觉得当老师也是一种很好的归宿。”陈若竹的学生周雄为自己能如愿成为一名乡村教师而感到庆幸。

周雄从2022年开始在马家希望小学实习,目前在乡中心小学任教。多年过去,每每提到陈若竹时,周雄仍然记得陈老师当年为自己补习,使自己逐渐适应初中学习的事。陈若竹捧着真心为学生的模样,一直深深刻在周雄心里。

这是一种坚守乡村教育的伟大精神的接续传承,是陈若竹扎根乡村基层教育的切实见证。当前,支教对于地区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作用是有限的,不成规模的教育力量很难促进一地的教育水平提升。城乡教育差距也仍然存在,许多如铁炉乡一般的乡村仍需注入更多像陈若竹、周雄一样,愿意扎根乡村教育的青年力量,而陈若竹与学生的这种代代传承的教育情怀与教育责任就显得格外重要。

“亲爱的校友们,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看似平凡普通的工作,但正是这些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付出的人们用双手实现世界上最伟大的正义事业: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青年人的思想、希望与抱负都应当围绕这个时代主题。勇敢地去追梦,坚定地去筑梦,我们民大学子一定可以在中华复兴的伟大蓝图里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陈若竹在五四青年节之际重返学校进行故事分享中对学生作出的期望,她希望学生们能把这种精神一代代传递到更遥远的地方。

说明: IMG_1976(20230519-104857)

陈若竹在外国语学院作支教故事分享

“陈若竹是毕业于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她不忘初心,扎根大山深处,立足三尺讲台,用青春浇灌教育之花,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四有好老师’的真谛。当前,正值全院上下积极准备英语专业示范认证之际,学院将以陈若竹同学的事迹激励引导广大师范生,对照师范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找准自身定位。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认证理念,不断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严森说到。

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大山;吃了许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民大优秀校友陈若竹,在希望的田野谱写青春之歌,在贫瘠的大山里为孩子们描绘出美好未来,她早已不是风尘仆仆的过客,她是这里的主人。

(来源:湖北民族大学新闻网 编辑:刘孝语 审核:骆贤凤)

copyright 2020 湖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版权所有  |  地址:湖北省恩施市学院路39号(445000)     电话:0718-8439036     Email:webmaster@hbmy.edu.cn   鄂ICP备05003316  恩公网安备42280002000464号

鄂州市| 财经| 珠海市| 祁门县| 长沙市| 泉州市| 南涧| 合川市| 镇江市| 孟州市|